1.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
。种用中药组合
更具体地,于肺用涉及一种用于肺癌术后治疗的癌术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背景技术:
3.随着早期肺癌
(
恶性肺结节
)
检出率提升,后治手术作为早期肺癌的物及首选治疗方式,肺癌术后患者明显增多,种用中药组合其中约
45
%为可切除的于肺用早中期
。ⅰ期肺癌术后5年内仍有
30
%以上患者因复发或转移而死亡,癌术ⅱa
期
、后治ⅱb
期和ⅲa
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
60
%
、物及53
%和
36
%,种用中药组合我国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
48.1
%,于肺用术后高复发转移率严重影响
nsclc
患者的癌术生存时间
。
另外,后治约
79.8
%肺癌术后患者易出现咳嗽
、物及
气短
、
疲乏
、
咳痰等呼吸功能障碍,在术后第1个月最突出,约
28.82
%患者的呼吸功能障碍会持续1年以上,且术后患者肺功能需要至少1年才能恢复到术前水平
。
研究发现,肺容量和实质损伤是肺癌患者生存率下降的标志,第1秒用力呼气量
(fev1)
<
80
%与肺癌患者不良总生存期
(os)
独立相关,且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较短或参考值百分比较低的术后生存率较差
。
同样,肺癌术后呼吸功能障碍极易引起患者焦虑
、
抑郁等不良情绪
。
与无抑郁患者相比,抑郁患者的死亡率增加
17
%,中位
os
降低约
200
天,新发抑郁和抑郁持续者的死亡风险增加
50
%
。
因此,术后呼吸功能障碍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引发不良情绪,延缓术后康复,是促进肿瘤复发转移及死亡风险的重要因素
。
4.现代医学对肺癌术后症状管理存在短板,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如对持续存在的术后咳嗽
、
术后疼痛,治疗多以口服镇咳药
、
止痛药为主,但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且易产生依赖性,不利于术后康复
。
因此,促进肺癌术后快速康复
、
减轻术后呼吸功能障碍
、
提高生活质量
、
防治术后复发转移及延长生存时间是当前临床实践面临的重要课题和研究重点
。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肺癌术后治疗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可以辨治肺气虚陷
、
余毒未尽型肺癌术后患者,能促进肺癌术后快速康复
(
尤其能改善肺功能
)、
改善肺癌患者临床症状
、
提高其生活质量
、
防治术后复发转移
。
6.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利用上述中药组合物制成的中药制剂
。
7.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及中药制剂的应用
。
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9.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肺癌术后治疗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生黄芪
、
升麻
、
桔梗
、
知母
、
旋覆花
、
茜草
、
白僵蚕
、
白英和白花蛇舌草
。
10.进一步的,优选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30
~
60
份生黄芪
、6
~9份升麻
、10
~
15
份桔梗
、10
~
15
份知母
、10
~
15
份旋覆花
、10
~
15
份茜草
、10
~
15
份白僵蚕
、10
~
15
份白英和
10
~
30
份白花蛇舌草
。
11.本发明的发明人认为对肺癌术后患者以扶正化毒为治则,予益肺举陷之法调整术
后脏腑功能
、
减轻术后不适症状以促进快速康复,同时酌加化毒之品以期防治术后复发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12.在本发明中,生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
、
脾经,禀少阳春升之气,善益气升阳,补肺脾之气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言“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
。
且其质轻松,中含氧气,与胸中大气有同气相求之妙用”,能扶正祛邪,益阳消阴,使正旺而邪自退,尤宜肺癌术后肺脾气虚
、
肺气下陷者,为全方君药
。
13.知母味甘苦,性寒,入肺
、
胃
、
肾经,功善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
》
曰:“壮火之气衰,壮火食气”,黄芪微温,久用恐有耗气
、
伤气之虞,故臣以知母之凉润者济之,以其能除食气之壮火而气自得其益
。
如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所言:“在用黄芪补脾肺之气时,为恐其补气而生邪热可配用知母滋阴泻热
、
甘苦同用并施;补气益阳若用黄芪补气之方,恐其有热不受者,亦恒辅以知母”。
14.升麻味辛
、
微甘,性微寒,入肺
、
脾
、
胃
、
大肠经,善发表透疹
、
清热解毒
、
升举阳气,
《
本草纲目
》
言其“引阳明清气上行,此乃禀赋素虚,元气虚馁及劳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
《
本草备要
》
亦言“升麻,轻宣升阳,解毒,甘辛微苦,足阳明
、
太阴引经药
……
能升阳气于至阴之下,引甘温之药上行”,故臣以升麻升阳举气,如张锡纯所言“升麻为阳明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右上升”。
15.旋覆花味苦
、
辛
、
咸,性微温,入肺
、
脾
、
胃
、
大肠经,功善降气
、
消痰
、
行气
、
止呕,
《
本草汇言
》
言“旋覆花,消痰逐水利气下行,主心肺诸气,胁下虚满,胸中结痰,痞坚噫气或心脾伏饮,膀胱留饮宿水等证”;茜草味苦,性寒,入肝经,
《
本草汇言
》
言“茜草活血,能行能止
……
活血气,疏经络,治血痹诸症最妙,无损血气也”,茜草功善活血祛瘀
、
止血通经,与消痰行水之旋覆花相须为用,为全方臣药,共奏疏通肺络
、
活血祛瘀
、
止咳祛痰之效,对术后肺气下陷,气血津液气化失调,肺络瘀阻者尤为适宜
。
16.白英味甘
、
苦,性寒,入肝
、
胃经,
《
证类本草
》
言其“主烦热
、
风疹
、
丹毒
、
疟瘴寒热
、
小儿结热”,
有清热利湿
、
解毒消肿之效,现代研究发现其对肺癌
、
宫颈癌等肿瘤有一定抗癌作用;白僵蚕味咸
、
辛,性平,入肝
、
肺
、
胃经,可息风止痉
、
祛风止痛
、
化痰散结,
《
神农本草经
》
载其“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
……
令人面色好”,中医认为其性味平和无毒,可去除人体恶毒,尤适于肿瘤患者,现代研究也证实其有抗肿瘤功效;白花蛇舌草味微苦
、
甘,性寒,入胃
、
大肠
、
小肠经,可清热解毒
、
利湿通淋,
《
广西中药志
》
言其“治小儿疳积,毒蛇咬伤,癌肿”,现代研究发现其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
。
此三者均有抗肿瘤作用,相互配伍可加强抗肿瘤功效,用于肺癌术后患者有助于抑制肿瘤,防治复发转移,共为佐药
。
17.桔梗味辛
、
苦,性平,入肺经,善于宣肺祛痰
、
利咽排脓
。
张元素言其“清肺气,利咽喉,其色白,故为肺部引经,与甘草同行,为舟楫之剂”,桔梗为药中之舟楫,不仅为肺经引经药物,亦为全方使药,能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病所
。
18.全方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攻补兼施,以生黄芪为君药,知母
、
升麻
、
旋覆花
、
茜草为臣药,白英
、
白僵蚕
、
白花蛇舌草为佐药,桔梗为使药,君臣佐使相得益彰,具有益肺举陷化毒之功,尤其适用于肺癌术后肺气虚陷
、
余毒未尽型患者
。
19.此外,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从组方原理来看,病
、
证
、
症三者兼顾,旨在针对肺癌术后肺气虚陷
、
余毒未尽者,减轻乏力
、
胸闷
、
气短
、
自汗
、
咳嗽
、
咳痰等症状,是肺癌术后辨证核心处方
。
在临床上辨证使用,有益肺举陷化毒之功效,缓解肺癌病人肺气虚陷
、
余毒未尽证,
能促进肺癌术后快速康复
、
改善患者症状
、
提高生活质量
、
防治术后复发转移及提高远期生存
。
20.本发明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各原料药组成基本方,具体实施时,根据临床症状在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调整,以达到改善肺癌术后某些合并临床症状的目的,进一步增强本发明组合物的适应性,提高治疗效果
。
基于本发明的基本方所做的这些调整方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
21.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肺癌术后治疗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以上述中药组合物作为原料制成,可选的,根据实际制剂成型需要,制备时还可以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
22.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包括水煎剂
、
片剂
、
颗粒剂
、
丸剂
、
散剂
、
胶囊剂或粉剂
。
23.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上述用于肺癌术后治疗的中药组合物或中药制剂在制备以下任一药物中的应用;
24.1)
改善肺癌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的药物,所述临床症状包括咳嗽
、
咳痰
、
气短
、
口干舌燥
、
神疲乏力
、
畏寒肢冷
、
气促
、
疲倦
、
食欲不振
、
失眠
、
便秘中的至少一种;
25.2)
改善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状态的药物,所述肺功能状态包括用力肺活量
、1
秒用力呼气量
、
呼气峰值流量中的至少一种;
26.3)
防治肺癌术后患者出现复发转移的药物
。
27.另外,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各原料药均可通过市售商购获得,本发明所记载的任何范围包括端值以及端值之间的任何数值以及端值或者端值之间的任意数值所构成的任意子范围的中药组合物均可以达到控制胃癌的目的
。
2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9.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经临床试验验证,针对肺癌术后“肺气虚陷
、
余毒未尽”的核心病机,旨在益肺举陷化毒,在促进肺癌术后快速康复
、
改善症状
、
提高生活质量
、
防治术后复发转移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且药物安全性良好
。
另外,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以辨证为主,根据疾病所表现的证候,分析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
、
病机
、
病性
、
病位,在辨证论治取方用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中药的药理研究,采用病证结合法,同时兼顾对症处理,从而达到显著疗效,呈现出最有理性的治疗策略
。
附图说明
30.图1示出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量聚类分析树状图
。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统计学资料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
32.实施例1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组合物
33.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药:
30
份生黄芪
、6
份升麻
、10
份桔梗
、10
份知母
、10
份旋覆花
、10
份茜草
、10
份白僵蚕
、10
份白英和
10
份白花蛇舌草
。
34.实施例2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组合物
35.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药:
45
份生黄芪
、6
份升麻
、12
份桔梗
、12
份知母
、12
份旋覆花
、12
份茜草
、15
份白僵蚕
、15
份白英和
15
份白花蛇舌草
。
36.实施例3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组合物
37.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药:
60
份生黄芪
、9
份升麻
、15
份桔梗
、12
份知母
、15
份旋覆花
、15
份茜草
、15
份白僵蚕
、15
份白英和
30
份白花蛇舌草
。
38.实施例4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组合物
39.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药:
30
份生黄芪
、6
份升麻
、10
份桔梗
、10
份知母
、10
份旋覆花
、10
份茜草
、15
份白僵蚕
、15
份白英
、15
份白花蛇舌草
。
40.研究一:对肺癌术后患者临床症状
、
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干预研究
41.1.
研究设计:
2021
年
11
月~
2023
年
04
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进行中医药治疗的肺癌术后患者
59
例,按
uicc 2017
年版
tnm
分期ⅰa
~
iiia
期,腺癌
52
例
(88.14
%
)
,鳞癌6例
(10.17
%
)
,大细胞癌1例
(1.69
%
)
,其中男
23
例,女
36
例,年龄
34
~
71
岁
。
所有患者临床诊断明确,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为主方,制成水煎剂,治疗至少4周进行评估,随机挑选
30
例患者进行肺功能及
piper
疲乏量表检测
。
42.2.
研究标准:采用肺癌临床症状量表
、eortc-qlq-c30
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进行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评价,对患者中药干预前临床症状进行聚类分析,观察肺癌术后患者最常见的不适症状,并随机挑选
30
例患者进行肺功能及
piper
疲乏量表检测,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
其中,肺癌临床症状量表参考
《
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
中药新药指导原则
》——
原发性肺癌症状分级量化表等制定,筛选出最能反应患者肺切除术后症状的条目
。
该量表可客观地综合评估肺切除术后患者的合并症及生命质量,主要包括咳嗽
、
咳痰
、
气短
、
胸闷
、
胸痛
、
口干咽燥
、
神疲乏力
、
五心烦热
、
畏寒肢冷
、
自汗盗汗
、
失眠
、
食欲不振
、
便秘
、
腹泻
、
夜尿频等
15
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4个等级,分别赋值为
l、2、3、4
分
。
根据计分规则,患者得分越高说明表明症状或问题越重,生活质量越差
。
43.eortc-qlq-c30
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共
30
项条目,第
29、30
项两个条目分为7个等级,从“差”到“很好”分别赋值
1-7
分;其它条目分为4个等级,从“没有”、“少”、“较多”到“非常多”分别赋值为
l、2、3、4
分
。
这
30
项条目分为九个领域,包括五个功能领域
(
躯体功能
、
角色功能
、
情绪功能
、
认知功能
、
社会功能
)
;三个症状领域
(
疲倦
、
恶心呕吐
、
疼痛
)
一个整体生活质量领域和六个单项测量项目
(
每条作为一个领域
)
,包括气促
、
失眠
、
食欲丧失
、
便秘
、
腹泻和经济困难,可并称为十五个维度
。
该量表的计分方法:将各个领域所包括的条目得分相加并除以包括的条目数得到该领域的粗分,再将粗分转化为在
0-100
内取值的标准化得分
。
根据计分规则,功能领域和整体生活质量领域得分越高说明功能状况和生活质量越好,症状领域得分越高表明症状或问题越多,生活质量越差
。
44.肺功能检测为主要包括
fvc(
用力肺活量
)、fev1(1
秒用力呼气量
)、fev1
%
fvc(1
秒率
)、vc max(
最大肺活量
)、mef 75(75
%呼气流速
)、mef 50(50
%呼气流速
)、mef 25(25
%呼气流速
)、mmef(
最大呼气中期流量
)、pef(
呼气峰值流量
)
等指标
。
45.piper
疲乏量表主要是以患者体质和行为等因素作为核心来评价患者疲乏情况,各项分值的具体取值范围为
0-10
分,将各项得分进行相加为最终得分,若所的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疲乏程度越严重
。
46.3.
研究结果:
47.对中药治疗前患者常见临床症状进行聚类分析
(
见图
1)
,根据临床观察及聚类后症状分布特点,可将肺癌术后症状分为5大类,第一类为自汗盗汗
、
便秘
、
腹泻,第二类为夜尿频,第三类为咳嗽
、
失眠
、
五心烦热
、
食欲不振,第四类为乏力
、
气短
、
口干舌燥
、
胸闷
、
畏寒肢冷
、
胸痛,第五类为咳痰
。
结果提示肺癌术后最常见的症状包括乏力
、
气短
、
口干舌燥
、
胸闷
、
畏寒肢冷
、
胸痛,其次为咳嗽
、
失眠
、
五心烦热
、
食欲不振,次之为咳痰
、
夜尿频
、
自汗盗汗
、
便秘
、
腹泻
。
治疗后肺癌临床症状量表
eortc-qlq-c30
评分
、
肺功能检测
、piper
疲乏量表评分
(
见表
1-4)
结果显示,以该中药组合物为主方,治疗后患者在
fvc(
用力肺活量
)、fev1(1
秒用力呼气量
)、pef(
呼气峰值流量
)、
咳嗽
、
咳痰
、
气短
、
口干舌燥
、
神疲乏力
、
畏寒肢冷
、
食欲不振
、
失眠
、
躯体功能
、
角色功能
、
总体健康状况
、
气促
、
疲倦
、
便秘方面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
(p
<
0.05)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前期研究对比,本发明不仅能改善咳嗽
、
气短
、
乏力等肺癌术后典型症状,其中在改善术后疲倦
、
气促
、
畏寒肢冷
、
口干舌燥
、
食欲不振
、
失眠
、
便秘等方面疗效显著,说明该中药组合物能有效改善肺癌术后常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
48.表1患者治疗前后肺癌临床症状量表评分结果比较
[0049][0050][0051]
*
表示与治疗前比较
p
<
0.01
;
δ
表示与治疗前比较
p
<
0.05
[0052]
表2患者治疗前后
eortc-qlq-c30
评分结果比较
[0053][0054]
*
表示与治疗前比较
p
<
0.01
;
δ
表示与治疗前比较
p
<
0.05
[0055]
表3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结果比较
[0056][0057][0058]
*
表示与治疗前比较
p
<
0.01
;
δ
表示与治疗前比较
p
<
0.05
[0059]
表4患者治疗前后
piper
疲乏量表评分结果比较
[0060][0061]
*
表示与治疗前比较
p
<
0.01
;
δ
表示与治疗前比较
p
<
0.05
[0062]
研究二:典型病例及疗效
:
[0063]
病例1肺癌术后急性期,促进肺功能快速康复
[0064]
患者,女,
48
岁,
2023
年2月
28
行肺癌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呈乳头型
(80
%
)、
腺泡型
(10
%
)
及附壁型
(10
%
)。
肿瘤最大径
2.2cm
,未累及脏层胸膜
(pl0)
及叶
、
段支气管,未见明确脉管瘤栓及神经侵犯
。
支气管切缘未见癌
。
周围肺未见显著病变
。
淋巴结未见转移性癌
(0/12)。ptnm
:
pt1cn0m0。
[0065]
首次就诊于
2023
年3月8日,患者诉乏力
、
疲倦,气短,无咳嗽咳痰,畏寒,口干,背部牵拉痛,纳可,眠浅
、
易醒
、
醒后复能入睡,大便1~2次
/
日
、
成形,小便调,舌暗淡,苔微黄腻,脉细数
。
查肺功能示:
fvc 3.16
升
、fev1 2.49
升
、fvc/fev1 79
%
、mmef 2.31l/sec、mef 75 0.94l/sec、mef 50 3.02l/sec、mef 25 4.99l/sec、pef 5.75l/sec、vc max 3.16
升
。
西医诊断:肺癌;中医诊断:肺癌,肺气虚陷
、
余毒未尽证
。
中医治法:益肺举陷化毒
。
处方:生黄芪
45g、
升麻
6g、
桔梗
12g、
知母
12g、
旋覆花
12g、
茜草
12g、
白僵蚕
15g、
白英
15g、
白花蛇舌草
15g。28
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饭后分服
。
后患者照原方继服2月
。
[0066]
2023
年6月
18
复诊:患者诉乏力
、
疲倦
、
畏寒减轻,偶气短,稍自汗
、
运动后加剧,刺激性干咳,咽干,咽中异物感,口苦
、
口中异味,纳可,睡眠好转,二便调,易焦虑,舌淡红,苔薄白,脉滑
。
复查肺功能示:
fvc 3.68
升
、fev1 2.75
升
、fvc/fev1 75
%
、mmef 2.08l/sec、mef 75 0.91l/sec、mef 50 2.63l/sec、mef 25 8l/sec、pef 8.52l/sec、vc max 3.68
升,较上次结果明显改善
。
继续
28
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饭后分服
。
此后患者门诊随诊,术后不适症状均已消除,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
[0067]
病例2肺癌术后,促进术后康复,改善术后症状
[0068]
患者,女,
34
岁,
2022
年4月2日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腺泡型浸润性腺癌
(
周围型,直径
0.9cm)
;气道播散
(+)
;未侵及局部脏层胸膜;未累及肺断端;区域淋巴结
(2
组
0/1、4
组
0/1、7
组
0/2、9
组
0/1、10
组
0/1、11
组
0/1、12
组
0/1)
均未见癌转移
。ptnm
分期:
t1n0m0。
免疫组化:
ttf-1(-)
,
napsina(+)
,
p40(-)
,
alk(d5f3)(-)
,
alk(d5f3)n(-)
,
ck5/6(-)
,
pd-l1(22c3)(tps
<1%
)。
[0069]
首次就诊于
2022
年4月
27
日,患者诉咳嗽,气短,胸闷,胸痛,乏力
、
易疲倦,手脚凉,喜热饮,焦虑
、
脾气急
、
心烦,纳可,眠差
、
入睡困难
、
早醒,大便日1行
、
成形,小便调
。
舌暗红,苔薄白,脉弦弱
。
西医诊断:肺癌;中医诊断:肺癌,肺气虚陷
、
余毒未尽证
。
中医治法:益肺举陷化毒
。
处方:生黄芪
30g、
升麻
6g、
桔梗
10g、
知母
10g、
旋覆花
10g、
茜草
10g、
白僵蚕
15g、
白英
15g、
白花蛇舌草
15g。28
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饭后分服
。
[0070]
2022
年5月
25
日复诊:患者诉服上方后乏力
、
胸闷
、
气短明显减轻,纳可,眠差
、
入睡困难较前缓解,舌暗红,苔薄白,脉弦弱
。
效不更方,继续
28
剂,1剂
/
天,水煎服,分早晚温服
。
此后患者门诊随诊,以上方加减治疗至今,术后不适症状均已消除
。
[0071]
病例3肺癌术后,单纯中医药辨证论治,提高生活质量,防治术后复发转移
[0072]
患者,女,
71
岁,
2021
年9月
27
日行左肺上叶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浸润性腺癌,腺泡型为主,大小
1.3
×
0.8cm
;未见明确脉管内癌栓;未侵犯脏层胸膜;肺脏断端未见癌侵犯;
(5
组
、6
组
、7
组
、10
组
、11
组
)
淋巴结未见癌转移
。ptnm
分期:
t1n0m0。
免疫组化:
ttf-1(+)
,
napsina(+)
,
p40(-)
,
ck5/6(-)
,
ki-67(20
%
+)
,
alk(d5f3)(-)
,
ck(+)。
[0073]
首次就诊于
2021
年
12
月
29
日,患者诉乏力
、
气短甚,易疲倦,平素怕冷,心慌头晕,夜间口干,咽哑,纳一般,眠差
、
入睡困难,大便日1行
、
成形,小便调
。
舌淡红,苔黄腻,脉细
。
西医诊断:肺癌;中医诊断:肺癌,肺气虚陷
、
余毒未尽证
。
中医治法:益肺举陷化毒
。
处方:生黄芪
60g、
升麻
9g、
桔梗
15g、
知母
12g、
旋覆花
15g、
茜草
15g、
白僵蚕
15g、
白英
15g、
白花蛇舌草
30g。28
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饭后分服
。
[0074]
2022
年1月
26
日复诊:患者诉服上方后体力较前增加,乏力
、
气短好转,时咽哑,夜间口干,纳可,眠差
、
入睡困难
。
舌淡红,苔薄黄,脉弦弱
。
继续
28
剂,1剂
/
天,水煎服,分早晚温服
。
此后患者门诊随诊,以上方加减治疗至今,术后不适症状均已消除,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未出现转移复发
。
[0075]
病例4肺癌术后,单纯中医药辨证论治,防治术后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时间
[0076]
患者,男,
68
岁,
2016
年1月
11
日行
vats
右肺上叶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右肺上叶中低分化浸润性腺癌;镜下肿瘤大小约
1.3
×
1.0
×
0.5cm
;支气管断端慢性炎;第2组
(0/4)
,第3组
(0/3)
,第4组
(0/3)
,第7组
(0/2)
,第9组
(0/1)
,第
11
组
(0/5)
淋巴组织慢性炎
。ptnm
分期:
t1an0m0。
免疫组化:
ck7(+)
,
ttf-1(+)
,
napsina(+)
,
ck5/6(-)
,
p63(-)
,
p40(-)
,
cd(-)
,
syn(-)。
[0077]
首次就诊于
2016
年3月9日,患者诉气短,咳嗽,干咳无痰,头晕,伴旋转,口腔溃疡,纳眠可,脾气急,二便调,舌紫暗,苔白腻,脉弦细滑
。
西医诊断:肺癌;中医诊断:肺癌,肺气虚陷
、
余毒未尽证
。
中医治法:益肺举陷化毒
。
处方:生黄芪
30g、
升麻
6g、
桔梗
10g、
知母
10g、
旋覆花
10g、
茜草
10g、
白僵蚕
15g、
白英
15g、
白花蛇舌草
15g。28
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饭后分服
。
[0078]
2016
年4月
19
日复诊:患者诉服上方后体力尚可,咳嗽减轻,无咳痰,气短减轻,四肢不温,纳可,眠佳,二便调
。
舌胖大,稍紫暗,苔薄,脉弱
。
继续
28
剂,1剂
/
天,水煎服,分早晚温服
。
此后患者定期复查,门诊随诊,规律口服中药至今,后续未进行放化疗,
2022
年8月8日复查,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
2023
年2月6日复查胸部
ct
示右支气管扩张,左肺上叶舌段慢性炎症,左肺上叶尖后段微结节,大致同前
。
术后已7年,未出现转移复发
。
[0079]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